
土壤容重的測定方法是指土壤在自然結構狀態之下單位體積中所含干土的含量,也就是單位體積的土壤中干土壤的質量。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固體數量及土壤孔隙數量共同決定的,土壤容重在維持土壤透氣性、下滲能力,還有保持水土能力、溶質遷移特征以及土壤抗侵蝕能力中均有重大的意義與影響,土壤容重的測定在土壤物理性質、土壤含水量、灌水定額、土壤孔隙率、土壤空氣含量、土層中養分、工程土方量及估算各種土壤成分儲量等檢驗測定領域均有應用,是土壤檢測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基礎數據,除此之外,土壤容重的測定在研究土壤容重指標與季風氣候變化的關系以及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土壤容重的古氣候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義。
根據土壤容重的測定結果可以得出土壤物理性質、土壤肥力及土壤狀態等測評指標,一般來講土壤容重小,則表明土壤質地較為疏松,并且土壤孔隙多,保水保肥能力強,反之土壤容重大,就表明土體緊實,結構性差,且孔隙較少,透水性、通氣性不良,保水保肥能力均會較差。目前土壤容重的測定方法主要分為定容法、不定容法和器測法這三種方法,定容法主要包括了環刀法、浸液法、泥漿法、排水稱重法和體積置換法等方法,其中環刀法已成為現在農田試驗中用來測定土壤容重最常用的方法,同時也是農業氣象觀測的首選方法,不定容法則包括挖坑法、蠟封法及自封袋法等,而器測法中用到的儀器有核子濕度密度儀和土壤無核密度儀。
隨著檢測方法研究的深入及檢測儀器的研發,土壤容重測定已經向精準檢測、快速測定的方向發展,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內的檢測實驗室也促進了土壤容重測定的發展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