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作為一種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質,其組成成分主要包括了烷烴、多環芳烴、烯烴等物質,是現如今全球消耗最大的化石類燃料及重要能源,但在石油的開采、加工等生產環節中,也對土壤環境及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危害和影響,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主要為由長鏈烴類以及內部含有 O、N、S 等元素的烴類衍生物構成,并且石油烴是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主要組成成分,這也是由于石油烴極難被降解這一物理特性所決定的,石油烴在土壤中的不斷累積大大影響了土壤質量,不僅對土壤生態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與損壞,還間接的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水資源的利用及生態系統的維持,所以土壤中石油烴(C10-C40)含量的測定被廣泛應用于土壤質量的評價與監測,成為土壤治理的研究熱點。
土壤中石油烴(C10-C40)含量測定中的樣品預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有索氏萃取法、超聲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加速溶劑萃取法等,不過在實際含量測定中選擇哪種樣品預處理方法,主要應從樣品性質、回收率大小、操作復雜程度等方面進行考慮。當前土壤中石油烴(C10-C40)含量測定的主要檢測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法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其中重量法已在國外被廣泛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簡單,常以毒性較低的石油醚作萃取劑,對芳烴類物質測量效果較好,但該方法靈敏度較低,并且對有些物質檢測的結果準確度偏低。 不過應用前景最為廣泛的是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GC–MS法常常以氦為載氣,該方法集合了氣相色譜與質譜的雙重優點,可以對土壤中的石油烴(C10-C40)含量進行精準的測定。
|